昆山未来发展方向

2024-05-05 03:13

1. 昆山未来发展方向

现在很多在昆山的台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都在往外搬,四川,重庆,安徽等等。
不过本人觉得昆山市政府会想办法转型,吸引别的企业来昆山发展。
1,那么多台资等公司,建了那么多林立的高楼,不会一夜空城的。
2,昆山地段好,邻近苏州上海,交通便利。将来还会通地铁。
3,劳动力密集型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会开发和吸引新型产业。

昆山未来发展方向

2. 昆山未来发展规划

法律分析:具体规划可以咨询规划部门。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12个重点领域。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质量品牌提升、高端装备创新、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六大工程,以引领未来十年全市制造业创新发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四十三条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组织、个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征收组织、个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征收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补偿费等费用。

3. 昆山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情况

昆山位于东经120°48′21″~121°09′04″、北纬31°06′34″~31°32′36″,处江苏省东南部、上海与苏州之间。北至东北与常熟、太仓两市相连,南至东南与上海嘉定、青浦两区接壤,西与吴江、苏州交界。东西最大直线距离33公里,南北48公里,总面积921.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23.1%。2001年末,户籍人口为60万人。2004年底,总人口63.72万人。

         昆山市辖10个镇:玉山镇、巴城镇、周市镇、陆家镇、花桥镇、淀山湖镇、张浦镇、周庄镇、千灯镇、锦溪镇。

         陆家镇原来叫:箓葭公社。陆家镇(箓葭浜)得名缘由,一说境内木瓜河南有一浜名为箓葭浜(今称黄泥浜)或谓境内产箓葭苇,其色纯绿,可制莆管,又说镇中街道原为鹤塘浜,长菉葭草,即以名村。

         昆山的花桥相传道光年间黄渡营兵来此张贴告示,因当地无名,营兵在木桥询问百姓,得知木桥周围居民姓花,遂称木桥为花家桥,镇亦由此得名。

         张浦,宋代即以形成集镇,以内河“张浦”而得名。

         周庄,宋元佑元年周  官封迪功郎,在此设庄,隧有周庄之称,沿用至今。

         巴城,相传大禹治水功成,曾封巴王于 昆山是江苏的“东大门”,面积921平方公里。1989年撤县设市,下辖15个镇,拥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著名园区。依据2003年度社会统计资料得出的结果表明,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百强县(市)排名中,昆山蝉联第一。

        2003年昆山全市共完成GDP314.34亿元,人均相当于6290美元,财政收入41.52亿元,进出口总额84.74亿美元,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和外商直接投资均列全省县(市)第一。

       截止目前,全市累计批准55个国家投资项目近3000个,合同外资161亿美元,实际到帐67亿美元。其中,1亿美元项目20个,3000万美元项目215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5个,已开工企业1330家。

       城市发展与商业格局变迁:进入90年代以后,昆山的城市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截止2003年底,昆山GDP突破300亿元,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28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62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昆山近几年第二产业依托外来直接投资的大量涌入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始终处于平稳的上升阶段;而大量外来高收入人群的涌入,(根据昆山市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截止2002年11月底,昆山市外来人口发证数已达341483人,为昆山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需求基础。

      另外,城市经济的发展本身带动了城市空间的拓展和人口分布的变化,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人民路和亭林路商圈已无法满足商业发展的需要;市政府制订了城市东扩的整体战略,随着新区的形成和人口的迁移,百润发、易初爱莲两大超市的进驻,逐步形成了北门路、百润发和易初爱莲三大新兴商圈。原有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以人民路为核心的中心商业区的功能将被新兴商业区所分解和替代,当然这种替代不是摧毁性的,而是对于原有商业的补充和延伸发展,将原有传统商业中心的各种功能如餐饮、休闲、娱乐分化到各个专业集中经营的商业区(如即将形成的中央公园休闲酒吧、餐饮区,星巴克咖啡已经入驻),从而形成以各个新兴的住宅区为点成块状分布的功能型商业区(柏庐路的中茵广场),同时原有的商业中心将继续发展成为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主题性的中心商业区。

      消费力水平和商业发展趋势分析:应该说一个城市居民的消费力水平直接关系着该区域商业发展的规模和方向。根据昆山市居民2003年1—9月各类平均消费支出的数据显示,昆山市区居民的消费能力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各类支出同比均呈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显示了昆山市民强劲的消费能力。

      其中的食品支出为2226元,占到了总消费性支出的33%,衣着支出384元,其中的成衣支出占到了总比例的67.6%,成衣化的趋势明显,表明昆山市民对于成衣消费的逐渐偏好,消费观念日渐成熟。

      各类消费支出的普遍增长,表明昆山民间消费能力的增强和消费观念的更新,大量外地的商家普遍看好昆山商业的发展潜力,纷纷进驻昆山。

      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带动了昆山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目前在售商铺的销售率基本都达到了100%,成熟地段商铺的转让和转租率都非常低,而随着新城区的不断完善,其推出的商铺处于相对较低的一个价位,其售价和租金的对比基本上遵循了相对理性的回报水平,体现了本地投资者和发展商较为成熟的投资理念和较为谨慎的市场判断。

      昆台文化对昆山经济的影响:在整个昆山经济体系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台商对昆山经济的贡献。目前台商在昆山投资的公司已经超过1000家,在过去的10年里投资总额在100亿美元以上。去年,台商对昆山的税收贡献超过2亿美元。昆山虽然隶属于江苏,但它在产业上却与上海密不可分,这座城市已经成为台湾人在上海产业链中的一环。

      大量台资的涌入也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常驻昆山的台籍人士已超过10万人,台商及其家属构成了一个超出平均水准的高消费人群,直接带动了昆山零售业、餐饮及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台湾人直接投资的餐饮、零售及服务业也提升了本地相关行业的水平。

      昆山个人投资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昆山除了对外招商引资以外,个人投资也如火如荼,呈逐年上升趋势。究其原因,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旧城改造计划的实施,使一部分昆山人完成了第一次原始积累;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外来资金的大量涌入,则进一步促进了个人投资的红火。

此,并称巴王城。

昆山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情况

4. 昆山花桥未来的发展怎么样?

看到这个问题,觉得咱们们有缘的。
你提问的时间,是我大学刚毕业第一次来花桥那会,结果3年后才看到这个问题。
那么我就用我3年的经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花桥吧

3年前的7月来花桥,因为我的工作是一手房销售,卖得楼盘就是花桥,那时候花桥还没有通地铁,每次到安亭都是走到楼盘或者打黑车,3年后的今天是不要了,因为地铁已经 修到花桥老城区。

不知道你说的发展是指房价还是产业的发展,花桥的产业主要是物流、金融服务外包、和部分工业。目前花桥的工业分布于沪宁高速高架以北,物流基地位于花集路以北集善路以西板块、值得一提的是花桥的经融服务外包基地 主要在东城大道东面的金融服务外包基地内,这边集中了银行呼叫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灾难数据备份中心的多家大型数据处理企业,是花桥重点发展板块,这样的数据处理中心在全国只有2个,北京和花桥。  至于房价就不多说了,很简单来自上海的受限于高房价和被限购的人太多了,上海以外通地铁的就花桥这么一个地方,价格比上海便宜很多,这样的客群加上花桥本就有限的土地资源,房价持续上扬不难理解吧(阶段性波动无法避免,国家政策影响)。

在花桥3年的感受是,每天都在边,希望花桥越变约好吧,也希望一点感想对你有帮助
昆山花;桥房知识  搜关注 】 血色残阳的搜/房博客

5. 昆山的发展史

1979年之前,昆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县,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全县仅有十几家县属企业。
       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2.8亿元,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三产比重分别为51.4、28.9、19.7,农业在整个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只有22元。
       改革开放初期,昆山政府适时提出了“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思路,通过横向联合,成功引进了军转民的一些三线企业,并与上海合办了500多家联营企业。内联外引促进了昆山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使昆山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1985年,在昆山的国民生产总值构成中,三产的比重变为30.7、50.2、19.1,工业的主导地位得以确立,标志着昆山经济的发展方式由农转工的顺利实现。  1984年昆山设立了自费开发区。1985年1月开始,自费开发区不断发展壮大:由3.75平方公里起家,次年就扩大到6.18平方公里;1988年工业新区更名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1991年,被列为江苏省重点开发区。    1985—1991年昆山市合同利用外资金额从151万美元增加到5934万美元,增加了38倍。根据统计,在1985—1991年间,昆山市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占苏州市和江苏省利用外资总额的1/2和1/5左右。1990年,昆山的国内生产总值中,三产比重变为22.6、56.5、20.9,工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80年代初快速发展的乡镇企业在企业规模的技术水平上恰好能够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中小资本对接,这促进了这段时期昆山利用外资的迅速发展。但总体上看,该时期引进的外资主要是为了利用昆山当地廉价的劳动力,技术水平不高。这一时期虽然利用外资速度增长很快,但规模有限,利用外资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还比较低。 这一时期,昆山及时利用浦东效应和开发区效应,全面主动地与浦东接轨,接收浦东辐射,与浦东搞错位发展,形成了招商引资的第一轮高潮。
       1992年昆山实际利用外资从1991年的1548万美元增加到12643万美元,增加了717%;1995年又比1992年增加了300%。这一时期,昆山的三资企业产值每年翻一番,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90%,GDP年均增长37.9%。1995年,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41.6%。外向型经济开始成为拉动昆山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在这一时期,昆山加强了各类招商载体的建设,吸引企业由分散发展向各类园区集聚整合,由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集聚。在园区经济的带动下,昆山逐步形成了IT、精密机械、精密化工和民生用品等主导产业。
       从2002年开始,在前一段时期外资数量不断积累并形成主导特色产业以后,昆山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思路开始从原先的外向拓展,向借助已有的产业平台、全面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转变,实行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在注重量的扩张的同时,着力完善生产服务体系;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同时,积极整合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实行开放式自主创新发展呈现“由低转高”的显著特征。
       “由低转高”在制造业领域表现为,全市紧紧围绕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密化工、民生用品等四大支柱产业引进技术水平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外资龙头项目及其配套项目,构建上下游配套能力完善的产业集群。根据昆山市经贸委的统计资料,2007年昆山市工业总值突破4000亿元,其中33.7%来自高新技术产业。全市电子信息类的项目累计达到900多个,投资总额超过120亿美元,拥有年产4000万台笔记本电脑和2000万台数码相机的生产能力。
       昆山坐落在上海与苏州之间,北与常熟、太仓相连,南与上海嘉定、青浦两区接壤,西与吴江、苏州交界。这个天然的地理位置为昆山后天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很多想打入国内市场的外来资本都喜欢将眼光投注于上海,但是进入壁垒以及投资和生产的高成本性都使得投资者望而却步,和上海相连的昆山就成为了投资者的第二选择。位于多个城市之间,也就是意味着面对来自各地的廉价劳动力,这使得外资最初在昆山建立工厂、投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成为可能。沪宁铁路、高速公路、312国道等使得各种“昆山制造”更容易向各个城市甚至世界各地运出。这又进一步地吸引更多的外资前来投资。 
       目前,昆山是中国大陆经济实力最强的县级市,连续多年被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百强县之首。近年昆山还凭借雄厚的综合实力蝉联福布斯中国最佳县级城市第一名。2010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100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高于4万美元,居全国所有城市之首。

昆山的发展史

6. 昆山的发展史

 1979年之前,昆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县,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全县仅有十几家县属企业。
   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2.8亿元,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三产比重分别为51.4、28.9、19.7,农业在整个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只有22元。
   改革开放初期,昆山 *** 适时提出了“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思路,通过横向联合,成功引进了 *** 民的一些三线企业,并与上海合办了500多家联营企业。
  内联外引促进了昆山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使昆山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1985年,在昆山的国民生产总值构成中,三产的比重变为30.7、50.2、19.1,工业的主导地位得以确立,标志着昆山经济的发展方式由农转工的顺利实现。
   
   1984年昆山设立了自费开发区。
  1985年1月开始,自费开发区不断发展壮大:由3.75平方公里起家,次年就扩大到6.18平方公里;1988年工业新区更名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1991年,被列为江苏省重点开发区。
   1985—1991年昆山市合同利用外资金额从151万美元增加到5934万美元,增加了38倍。
  根据统计,在1985—1991年间,昆山市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占苏州市和江苏省利用外资总额的1/2和1/5左右。
  1990年,昆山的国内生产总值中,三产比重变为22.6、56.5、20.9,工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80年代初快速发展的乡镇企业在企业规模的技术水平上恰好能够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中小资本对接,这促进了这段时期昆山利用外资的迅速发展。
  但总体上看,该时期引进的外资主要是为了利用昆山当地廉价的劳动力,技术水平不高。
  这一时期虽然利用外资速度增长很快,但规模有限,利用外资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还比较低。
   这一时期,昆山及时利用浦东效应和开发区效应,全面主动地与浦东接轨,接收浦东辐射,与浦东搞错位发展,形成了招商引资的第一轮 *** 。
   1992年昆山实际利用外资从1991年的1548万美元增加到12643万美元,增加了717%;1995年又比1992年增加了300%。
  这一时期,昆山的三资企业产值每年翻一番,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90%,GDP年均增长37.9%。
  1995年,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41.6%。
  外向型经济开始成为拉动昆山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在这一时期,昆山加强了各类招商载体的建设,吸引企业由分散发展向各类园区集聚整合,由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集聚。
  在园区经济的带动下,昆山逐步形成了IT、精密机械、精密化工和民生用品等主导产业。
   从2002年开始,在前一段时期外资数量不断积累并形成主导特色产业以后,昆山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思路开始从原先的外向拓展,向借助已有的产业平台、全面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转变,实行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在注重量的扩张的同时,着力完善生产服务体系;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同时,积极整合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实行开放式自主创新发展呈现“由低转高”的显著特征。
   “由低转高”在制造业领域表现为,全市紧紧围绕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密化工、民生用品等四大支柱产业引进技术水平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外资龙头项目及其配套项目,构建上下游配套能力完善的产业集群。
  根据昆山市经贸委的统计资料,2007年昆山市工业总值突破4000亿元,其中33.7%来自高新技术产业。
  全市电子信息类的项目累计达到900多个,投资总额超过120亿美元,拥有年产4000万台笔记本电脑和2000万台数码相机的生产能力。
   昆山坐落在上海与苏州之间,北与常熟、太仓相连,南与上海嘉定、青浦两区接壤,西与吴江、苏州交界。
  这个天然的地理位置为昆山后天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
  很多想打入国内市场的外来资本都喜欢将眼光投注于上海,但是进入壁垒以及投资和生产的高成本性都使得投资者望而却步,和上海相连的昆山就成为了投资者的第二选择。
  位于多个城市之间,也就是意味着面对来自各地的廉价劳动力,这使得外资最初在昆山建立工厂、投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成为可能。
  沪宁铁路、高速公路、312国道等使得各种“昆山制造”更容易向各个城市甚至世界各地运出。
  这又进一步地吸引更多的外资前来投资。
  
   目前,昆山是中国大陆经济实力最强的县级市,连续多年被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百强县之首。
  近年昆山还凭借雄厚的综合实力蝉联福布斯中国最佳县级城市第一名。
  2010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100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高于4万美元,居全国所有城市之首。
  
   

7. 昆山人才网的未来发展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网络趋向于开放,创新,半免费的趋势。昆山经济迅速发展,企业招人需求增大,促使了无数昆山人才网诞生,排名在钱的,流量大的人才网一直才用付费形式,排名在后的人才网为了获得更高的点击量采用的是免费发布招聘信息,甚至企业发布信息免费赠送首页广告,竞争使企业有更多选择,很多企业会选择免费形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所以昆山人才网以后总的趋势:会出现免费的人才网,用流量换硬性广告收入和品牌价值。获取其他更大的收益。昆山人才市场地图

昆山人才网的未来发展

8. 昆山人才网的发展趋势

 投融资的第三阶段已于09Q1隐约显现,艾瑞咨询分析认为第三阶段求职招聘网站融资并购热点将集中于搜索类、社区类和视频类求职招聘网站,人才网web2.0化将首先从富于前瞻性的投资领域开始。 随着求职者和雇主对搜索引擎认识的提升和使用的熟练、求职招聘信息数量的进一步增多、职位搜索(无论是站内的还是垂直的)必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搜索类求职招聘网站的发展时代在08年依然没有到来,时代的到来取决于招聘网站数量和信息分布的分散化程度。 第四趋势:人才网深度参与到人才市场中,强化对职业者的研究 人才网不应该只是信息传递的旁观者,更应该是人力资源市场的积极参与者。在雇主与求职者之间,在国家与人才市场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因为人才网站更多的了解求职者和雇主之间、雇主和雇主之间、求职者和求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人才网还可以充当职业教育者的角色。人才网应倡导并服务于未就业学生的职业规划,对其进行职业教育,让其早日对自我的培养和完善更加全面。 第五趋势:用户为王 互联网“用户为王”的规律在网络求职招聘领域依然适用。生产、研发、推广、运营等相关策略都应该考虑用户,以用户的需求和体验作为出发点。潜在求职者是求职网站忽视的用户群,在求职网站挖掘自身对于他们的价值时,商业模式将从中诞生。垂直类求职招聘网站以用户为中心的运营理念加速了其网站流量的稳健成长。典型代表是应届生求职网 第六趋势:提升用户满意度 在访问者对网站的满意度打分中,各网站得分均介于4-5之间(比较满意和满意级别之间),求职网满意度不甚理想。新雇主选择求职网更多看重知名度,而老雇主放弃与求职网站的服务更多是因为服务让人难以满意。而老雇主的收入占据求职网站的绝大多数,艾瑞认为提升服务,优化雇主体验才是提升营收的关键。 第七趋势:人才网业务多元化 人才网业务多元化是现实和趋势,多元化是求职招聘网站差异化的重要方法,且应以用户(雇主、求职者或潜在求职者)为中心设计业务、开发产品和提供服务。  第八趋势:人才网提升营销能力,减少营销投入 网络广告投放在月度覆盖人数提升方面有一定作用,微小的用户增量即有可能使求职网站的流量发生名次的变化,但单月名次并无太大的意义,且不具有持续性。经济危机对求职网站营收的冲击较大,且暴露出求职网站的运营问题,主要体现在营销、 扩展和研发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