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拉半岛的概况

2024-05-18 21:16

1. 科拉半岛的概况

科拉半岛(Kola Peninsula)在俄罗斯西北端。属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州。北濒巴伦支海,东、南临白海,西以科拉河、伊曼德拉湖及尼瓦河为界。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北部和中部是低山。南部为多沼泽和湖泊的平原、低地。西部边缘有1,000米以上的山区,最高峰海拔1,191米。矿藏有磷灰石、铜、镍和钒钛磁铁矿等。大部在北极圈内,1月平均气温-13至8℃,7月8至14℃。年降水量300-750毫米。夏有极昼,冬有极夜。河流短小,富水力。多冰碛湖。自北而南有苔原、森林苔原及森林带。 以渔业、采矿、化工、有色冶金和船舶修理为主。气候严寒,农业不发达,畜牧业重要。沿海多峡湾,以科拉湾最大。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沿岸不结冰。位于湾口的摩尔曼斯克为不冻港,重要军事基地。建有全国第一座潮汐发电站(在基斯洛湾)。设有冻土带自然保护区(沿岸)和森林自然保护区(中部)。主要经济中心有摩尔曼斯克、蒙切戈尔斯克、基洛夫斯克、扎波利亚尔内等。

科拉半岛的概况

2. 科拉半岛的科学

世界上最深的人造钻井位于俄罗斯北部科拉半岛。冷战时期,苏联决心在前往地心和月球方面超过美国人,世上最大的地上凿孔——科拉超深钻(Kola Superdeep Borehole)从1970年开始挖掘,直到1989年才结束。科拉探井进尺12000米,即12公里 ,而地球半径约6371公里,即便是地壳,平均厚度也大约是17公里,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公里。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公里;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公里 。 科拉探井远远没有钻透地壳。至于原计划钻深15000米(15公里,也没有钻透地壳),后来中止了钻进,是因为1989年苏联剧变,后继的俄罗斯资金紧张,没钱继续投资了。直至今天,尽管很多国家,包括中国也实施了很多这种科探井,但是没有钻到这么深的,主要是因为投资太大,且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大的国防或科技上的战略意义,所以比起航天技术来说,很少愿意有国家在这种超深探井中不计代价地投入。在俄西北部的科拉半岛上有一口深层科研钻井,为了研究地壳深处高频声波的特点,俄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专家在这座钻井内距地面3050米处安装了一个灵敏度很高的磁致伸缩检波器。经过数年的不间断探测和记录,研究人员意外地发现,他们记录下的一部分声波变化能准确反映出当地一家采矿冶金企业的工作规律。参与这项研究的俄科学院通讯院士尼科拉耶夫在新一期《科学院报告》杂志上撰文说,地下深处岩层的自然轻微活动会使科研钻井内出现微弱的高频声波,但常有一些地声杂波几乎完全掩盖自然的声波。专家经研究发现,这些杂波源自一家距科研钻井井口约6公里的企业。研究人员无意中“听”到的声音表明,该采矿冶金企业的重型设备每天被3个班次的工人分别使用近8个小时;每个班次的工作都会使杂波强度达到一个峰值,而3个峰值之间的数据能反映出工人短暂的换班休息时间;在一段时期内,该企业的露天矿场每天都通过爆破采矿;工人活动所产生的杂波在节假日明显减弱;在每年实行夏时制后,与该企业有关的杂波会提前一小时出现。这种“听”得到的结果准确度非常高,比如,研究人员“听”后能判断出,2005年年底的某一天,该企业的三班倒工作制不知什么原因没有照例得到执行。俄研究人员认为,上述企业所处地质构造带的附近有一些断层,断层周边往往有碎裂的岩块,这样的结构可能有利于源自地面的地声杂波抵达3000多米深的地下。俄专家正准备进一步分析这些意外的探测结果。

3. 科拉半岛的城市

摩尔曼斯克 (Murmansk)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州首府,北冰洋沿岸最大港市。位于科拉半岛东北,临巴伦支海的科拉湾。终年不冻,被称为“不冻港”。人口约42.6万。在城区的高处放眼望去,整个城市沿科拉湾的狭长地带由北向南展开,城区依山而建,是个濒临海湾的小山城。城区主要街道的建筑大都是50年代兴建的5层高的建筑,显得有些陈旧。在靠近城边的山峦上,主要是高层的居民住宅楼。入夜,在万家灯火的映照下,初披冬装的北国港湾显得迷人而多姿。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西北摩尔曼斯克州的政治、文化和工业中心。它的发展同临近的其它城市一样,同俄罗斯发展北方海上军事力量紧密相连。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虽地处北纬,位于北极圈内,但冬季科拉湾海水不结冰,是俄国少有的不冻港。船舰出入该港不经过别国控制的湾峡,交通战略位置极重要。为全俄最大的军港和北冰洋沿岸最大的商港,俄罗斯船只由此通往世界各地170个港口,年吞吐量800~1000万吨。从沙皇俄国时期开始,在北方地区建立不冻港的海军基地就是俄罗斯积极推行的一个海军发展战略。1899年沙皇俄国在这一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军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科拉湾的战略地位显得更加重要。1916年,同俄罗斯内地相连的铁路在摩尔曼斯克建成通车,同时俄罗斯决定在这里兴建港口,摩尔曼斯克正式建城。到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这里已经成为俄罗斯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中心。苏联政府于1933年决定在科拉湾建立北方舰队分舰队,1937年改为北方舰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摩尔曼斯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来自盟军国家的各种物资,通过这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苏联各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同美国争夺海上强国地位,苏联政府积极发展海上军事力量。北方舰队成为俄罗斯海军着力发展的海上力量之一。苏联的第一艘核潜艇就是在1958年配备给北方舰队的。从50年代到70年代,北方舰队成为苏联最为强大的海军舰队,原苏联海军的三分之二的核潜艇和水上核舰艇都驻扎在北方舰队。正是由于摩尔曼斯克及其临近地区同北方舰队联系紧密,这里的许多造船和船泊修理,以及核工业企业都直接同军事有关。因此这里一直以来基本上是不对外开放的地区。摩尔曼斯克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这里是一个核设施多、核污染风险很高的地方。这实际上也是同原苏联政府在这里全力发展核潜艇战略军事力量密切相关。据官方公布的材料,摩尔曼斯克州地区共有220个核反应堆。还有100多艘已经废弃但没有进行处理的核潜艇。这里还存放有许多核废料和核燃料。因此,这里的核污染问题成为世界一些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的关注的一大问题。 城市和商港位于科拉湾南端东岸,是俄北方海洋渔业基地和全俄最大渔港;为贯穿北冰洋的北海航线的起点和俄北极地区各岛屿与考察站的补给基地。工业以鱼类加工、修船、木材加工和建筑材料为主。北极地区重要科研中心,有极地研究所、海洋渔业及海洋学等研究机构。市东北25千米的北莫尔斯克是俄北方舰队司令部驻地。摩尔曼斯克一年中有一个半月的长夜,又有两个月的长昼。每年从12月2日起到次年1月18日前后,太阳一直沉落在地平线以下,北极星则几乎垂直地悬挂在高空。而在夏至前后的两个月里,太阳终日不落,周而复始地在天空回转。摩尔曼斯克位于北极圈以内约68°处,被称为“终年不冻港”,原因是这里有暖流经过。而且此处在5月份开始出现极昼。

科拉半岛的城市